什么是身体美学
——“书路清源”第十四期学术与文化邀请讲座
2018年12月2日,由8040威尼斯最新线路检测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主办的“书路清源”第十四期学术与文化邀请讲座在北校区人文楼217会议室举行。本次讲座邀请8040威尼斯最新线路检测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方英敏教授作“什么是身体美学?”的主题分享,参加讲座的有学院的陈艳波教授、郭晓林博士、哲学专业研究生和其他专业的哲学爱好者,讲座由伦理学硕士点负责人宋君修博士主持。
讲座伊始,方英敏教授提到,关于“什么是身体美学?”这一问题,他从博士生到现在已经思考了12年。他说:“当前世界美学有三大前沿领域:生态、生活、身体。身体美学的研究不属于美学史的研究话题,属于一个有待建构的领域,故而对于身体美学不能简单定义其性质。”
方英敏教授梳理了学术界关于身体美学的三派观点。第一派观点以美国的理查德·舒斯特曼为代表,认为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提议。舒斯特曼探讨的是身体本身的内在感知和意识能力,批判性地研究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,思考如何改良和培养我们的身体。方英敏教授强调,要理解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,“身体意识”是一个核心概念。“身体意识”有三层含义。第一是心灵对于作为对象的身体意识,第二是身体化的意识,第三是身体与对象环境接触时所产生的反应。舒斯特曼所谓的身体美学,在于通过身心训练的方法,提高身体和意识的敏锐度,增加人生的幸福感。他创构身体美学的着眼点是要化解哲学(美学)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张关系,用身体美学的实践性来弥补传统意识美学的坐而论道的理论立场。
第二派观点以王晓华教授为代表,认为美学就是身体美学,即把美学和身体美学等同起来。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派的观点,方英敏教授反向对比了舒斯特曼与王晓华教授的观点。舒斯特曼的观点是:身体美学与意识美学是横向的、相向而行的关系。王晓华教授的观点是:身体与意识美学是纵向的替代关系(从身体出发重构美学学科),把身体美学作为范式变革。方英敏教授介绍到,王晓华教授的研究是基于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严格对比。
第三派观点是:身体的审美化——作为美的形态学议题,即把身体作为审美对象。方英敏教授通过阐述张法、彭富春两位学者的观点,进而概括什么是身体的审美化。他说:“所谓‘身体的审美化’,其中‘审美化’的‘化’字乃是吃紧的字眼。‘化’者,变之成,表征事物‘由......而来’之事实。它表明,在这一派立场看来人的身体之美是有待生成的,要经过一番变化而成。它所隐藏的身体哲学是,人的身体乃是‘未完成’的、有待通向整全状态的存在,或者说,人的身体是一个从‘未完成’逐步走向‘完成’的、有待建构的历史过程。方英敏教授指出,这一派观点的合法性是基于美的形态研究的不平衡。”
人有身体和心灵,故而生发出身体美和艺术美;人在自然中,也在社会中,故而生发出自然美和社会美。方英敏教授说,现如今,对身体美的讨论最少,身体作为一个审美对象,研究空间还很大。
在方英敏教授“讲”的部分结束之后,现场展开了热烈地讨论,同学们积极提问。比如:身体美学的理论最终目标是什么?舒斯特曼所说的“一个学科提议”是否正确?对身体美学的讨论基础是什么?在何种程度上预设身体的概念?以及什么是意识美学?方英敏教授逐一耐心解答。最后宋君修博士总结说到:“我们关于美的追问和需求,从未中断。在身体美学的概念中,不同领域的学科可以凝聚到一起,带来另外一种视野之下同样的目标追求。”
方英敏教授的讲述不仅开启了新的思维视野,也具化了“身体”“美学”“身体美学”等抽象概念。到此,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已至尾声,在场的师生都表示受益匪浅。
(撰稿人:冯婷)